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屠魔工业 > 第三百五十二章 智能开发外迁计划(上)

第三百五十二章 智能开发外迁计划(上)(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另一种是法器/飞剑器灵指挥官,它们更没用。

元晶是蕴育真灵的载体,可以理解为元晶数量少,器灵的逻辑复杂度和记忆力都越差。由于本体不同,还要专门为每个指挥官定制外结构,小玉、千刃、飞环,与其他指挥官都截然不同,加上几个在天基中心帮忙的总共七个就有五种结构体,这么多变,升级根本遥遥无期。

最后,器灵指挥官构成的实验室,算不算“无人研发”都会变成哲学问题。

此外还有别的路径能达到“无人研发”的目的吗?

高级人工智能无疑是最优选,只是涉及到的问题同样不少。

经过对赛博坦实验室半个月的追踪观察,沈文剑对实验室的现状略微失望。

赛博坦指挥官,按身价计算每个都是数以亿计,若是附带上一些专为指挥官开发的技术,以及灾前元晶的拍卖成交价,算上二十亿都不过分。

但器灵终究还是有器灵的缺陷,记忆力可以通过外置数据库做补偿,思维逻辑复杂度偏低,就很麻烦。

程序也好,智能框架也罢,放在指挥官身上,都是拓展逻辑复杂度的手段,可是这样的拓展,并不能增加变量——也就是灵感。

没有灵感的研究是缺乏灵魂的。

之前讨论过,世界级的自动管理,出于长期安全考虑最高只能用到中级智能。

沈文剑摆弄着小龙,一边写写画画。

他不是在画图,而是尝试寻找“无人研发”的契机。

最简单的办法,是投入更多的指挥官进入赛博坦实验室,增加思维的多样性,通过数据交流与一定的“知识”,让实验室实现取长补短。

显然难度相当大。

赛博坦指挥官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专为赛博坦定制的指挥官,包含真修系列,以及新投入的天权一、天权二和岁星三台。它们的制造难度不用说了,总之元晶实现人工制造之前,沈文剑也很难再从刘丹长老手上扣出多少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