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寻花问柳 > 44 病逝

44 病逝(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四大家族趁着这个机会,大举向着百姓赊借苗种农具让他们开始耕种,大概是老天不想在让四川的百姓受苦,一连两个月雨水阳光都充足无比的好天气真是农家的佳音,这也让百姓们对收获充满了期待。

因为有了圣旨赐婚,我和赵月蓉的亲事大抵就已经成了定局,于是我开始起用赵家的人,让他们进到我的小朝廷之中,我的那位大舅子赵智杰自然也不例外,成为了我的臂膀。

李孝儒早在收到朱标病逝的消息之后就匆匆的回京城去了,在我的请求之下,他把一对儿女都留在了成都,大概他也看出了我和李姬如、李月如的关系,因此在这一件事情上面他倒没有显示出多少的迂腐,就当作是把女儿、侄女留下来陪伴李子如。既是兄弟,又是好友,我自然不能错过李子如和赵云杉这两个人才,实际上他们从我开府建制的那天开始,就已经成为了我的左右手,两人每日随着我处理政事,实在帮了我不少的忙。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一切都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着,可以看得见在不断变化的是,成都城中的百姓渐渐多了起来,街道市集上也热闹了不少,这都说明着一切开始恢复旧样。当然,经历了一场战乱之后,我并不奢望着四川能在一年半载间就回复元气,我希望的只是能够尽快的让百姓安居乐业起来。

这日难得有了清闲,因为之前答应过宋宜萱带她到青城和峨嵋看看,因此便趁着这天有空,就出了成都城。一路之上,我只带了两名侍卫,四个人沿着官道来到都江堰附近,这一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想看看都江堰附近的状况。

又接连过去许多天,我每日忙碌在开府建制的政事上,就在我收到了皇祖父为我和赵月蓉赐婚这道圣旨的第二天,突然又有一道八百里加急的密信送到了我的手中。我拆开信只是看了一眼,立即就大吃了一惊,原来那密信中的内容竟然是说,太子朱标日前病逝了,然后皇祖父斥令各地藩王居于原地,不能进京吊丧。

“他……他怎么死了?”我心中大吃了一惊,同时又想起了在九江的时候,让风道同去杀朱标的事儿,“难道是他做的?可……可密信中怎么说的是病逝?他如今在哪儿?”接连几个疑问涌上我的脑海之中,我开始思量着朱标的死究竟和风道同有没有关联,风道同会不会已经被抓,而皇祖父的这封密信会不会是用来安我的心的,接着会有什么举动来对付我这“大逆不道”的皇孙……

“不会……嗯,不会有事的!”我想了想风道同的为人,就算是他杀了朱标,而且又因此被捕了,他也不会供出我来的。定下了心神,我又细细看了一遍信上的内容,皇祖父分明是害怕因为朱标这个太子的死,而惹得藩王争权动乱,就算皇祖父知道我派人去刺杀朱标,一时半会也不会对我有什么举动的。

想到这里,我又开始思索起朱标死了之后,朝廷里、各地藩王间究竟会有什么反应来:“父王大概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会是最高兴的!”父王虽然是第四子,但是皇祖父膝下第二和第三名儿子早就去世了,因此如今朱标一死,父王已经算得上是皇祖父的长子,完全有了当皇储的资格。“不过……朱标还留下了个朱长文!”如果照着皇祖父从前定下的“长子嫡孙继承大统”的规矩,父王只怕还说要与皇位无缘了。

“皇祖父啊,你究竟要怎么做呢?你想立谁呢?”不论在公在私,我都不愿意看见皇祖父立朱长文为皇储。在私就不说了,在公来说如果不立正值壮年的父王而立朱长文的话,这君弱臣强,又是长辈,日后相见就未免难说得很了。

因为都江堰附近良田万顷,算得上是四川境内产粮的一个重要地区,这里的粮食收成如果好,那也算是能够让我放下不少的心了,因此我与其说是出来游玩,倒不如说是出来巡视民情了。

“皇祖父,要是日后造反的就是这些王叔,那该怎么办?”、“皇祖父,那我定要亲自领兵去讨伐他们!”我默默回想起之前朱长文说过的话儿,不禁暗自长声一叹,想道:“看来这争端终究是免不了的了!”

过了大约半个月后,太子监国朱标病逝的消息通过明诏的方式发送到了各地,在皇祖父颁布这个诏书之中,他还明确的说明了立皇太孙朱长文为大吴的皇储,也就将来等皇祖父百年归老后的大吴天子。看到这个消息,我的心里面一边想象着皇祖父白头人送黑头人会如何悲痛难当的同时,一边也暗自为皇祖父的这个立朱长文为皇储的决定摇头不已。

即便父王他无心帝位,可是下面还有那一众藩王,朱长文年纪如此幼小,而且又无德望可言,日后又哪里能够号令得动这一众叔父,我几乎已经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这天下一定会因此生出动乱来的。

不过暂时来说,朱标的死对我来说简直就是百利而无一害,如今天下间所有人的眼光都落在朱标病逝的这件事情去了,反倒是将四川匪乱的事情渐渐淡忘一旁,这种情形之下更有利于我在四川大展拳脚,而且朝廷之中对我的压力无形中也减少了。于是乎,我借着四大家族的助力,很快就在各州府简单的建立了各级府衙,而且任用了一些能够让我放心的官员,我颁布的政令终于可以微弱但有效的在四川行使起来。

按照我的想法,我让各州府衙门的官员开始在四川境内各乡、各村、以及各镇张贴和宣读布告,劝说百姓回到原籍,并且承诺官府会出面为百姓赊借苗种农具,并且提供一定的口粮,让百姓恢复生产。这条政令颁布下去,马上就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百姓们开始陆续启程返乡,就连逃出了省外的百姓也纷纷回流,许多州府的户数在不断的增加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