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新世界1620 > 第五十一章 本土发展调整

第五十一章 本土发展调整(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无法快速并有效促进“移民社会”到“本地社会”的转变,才是这个国家未来最具隐患的内部发展难题。关如中照看下的西点镇以及孙弘毅执掌的银谷镇,其实在这个方面已经远远地走在了这个国家的最前列,从许多方面来看,甚至相当数量的首都曼城市民都不如上述两个城镇的居民更像一个“华美人”。

.

意见的发起者,是一位众议院议员,穿越前的私人小牙医,如今的曼城市首都国立医院口腔科主任蒋欣,一个才刚满30岁的腼腆青年。

这个意见一提出来,顿时让整个国会都被一语惊醒梦中人。看来经过几年,当初以夸夸其谈著称的众议院之中,也在发生着一些可喜变化,成长与成熟如逐渐煮沸的温水般显现出某些全新的高价值思路。

蒋欣当初的发言一结束,政府总理齐建军就带头拍起了手,国会现场更是掀起一阵热烈的鼓掌声。到了8月份,一部《地方城镇发展与经营草案》出台,这部草案将专门针对目前本土新城镇拓殖建设提供指导性法律政策支持。

百慕大双湾市当初的倾力建设,就耗费了70万美元,到建市周年时,国家财政投入已经接近100万美元,截止目前,全市人口1300多人;宋州波特市,作为北方核心布局点和农业重心,历时一年半的国家财政投入达到120万美元,截止目前,全市总人口才1500多人,由于受“大西洋跳棋计划”的影响,该市第一期建设工程在今年夏季才堪堪结束,“精心布局”仅仅属于纸面,而实际开发建设过程则属于最失败的一次;蝴蝶岛双子港市,由于有专项财政安排,丝毫不担心资金接续问题,除去军事开销,由于远离本土,各项成本更高,目前国家财政已经砸进去了130万美元,市区建设还仅仅处于第一阶段末期,人口才刚刚超过1000人。

如此耗费巨资的城镇开拓,显然不是一个好现象。反观另外几个典型城镇,西点镇、银谷镇和泽西镇,其建设发展过程就显得“本小利大”得多。

耗费最多的算是西点镇,当初才仅仅几十号欧裔移民入住,即便经过了血腥的佩科特战争和摩和克战争,但一年内的国家财政的全部投入也不过20万美元,如今人口已经达到2300多人,并成为除首都曼城市外,地方经济实力位列全国第一的名镇,每年给国家财政的贡献额达到惊人的100万美元!

银谷镇更少,建镇一年内的国家财政的花销只有不到12万美元,堪称最吝啬的国家拓殖建设城镇,如今人口也达到了1200多人,也是个经营得有声有色的特色城镇,每年给国家创造的财政收入也能达到30万美元。

泽西镇还要和上述两个地方不同,几乎国家就没有正儿八经地投入过多少建设经费,这个城镇完全是一个以国营农林渔牧集团的农场和前印第安贸易站为中心自发形成的城镇,正式定居人口3200多人,其“莫名其妙”加“顺理成章”式的成长史很是经典。依仗着“暂时第一”的农业城镇的名头,到目前为止,正式成立才仅仅半年,就给国家财政奉献了35万美元。

这几个人口扩充与经济发展速度虽比国家重点城镇建设稍逊,但耗费少、循序渐进、自我发展节奏良好,和那几个“举国动员”建设出的重点城市相比,是性价比极高与极低的反差。

当然,站在国家未来核心战略利益的角度来看,波特市、百慕大双湾市和蝴蝶岛双子港市是属于核心战略布局,这些所谓的反差本身就是拿不同层面的概念做出的误区判断,但以财政现状来看,却又是不折不扣的糟糕事实。

国会早在6月底审议《海州行政区建设草案》的时候,就有人提出了上述的问题。如果每一个本土城镇都要像双湾市、双子港市或波特市那样的模式去进行,那不仅本土拓殖布局的发展速度会很缓慢,国家财政也承受不了这种“高大全”一次就大砸特砸的连续行为。

国家建设本身就不可能一蹴而就,百慕大双湾市的建设初衷与目的有其特殊性,其建设经验也未必能全盘适用于整个国家每个周边区域的拓殖建设。在对待本土发展这个问题上,为什么就不能继续复制西点镇这样的范例呢?以小规模立足为基点,早布局与循序渐进式发展结合,让拓殖城镇以良性可控的节奏自行成长,然后拥有一定自我造血能力的基础后再辅以若干重点投资,从而成为地区中心城镇,最后再带动经营附近更多的周边新城镇。

另一方面,无论是当初精力不足无法分心,还是首都曼城市才是大家关注的重点,除了官员任命与核心政策外,西点镇的发展一开始就脱离了大部分的“家长管教”模式。以现在来看,无论是先到的欧裔,还是后到的华裔,西点镇的循序发展和自由经营都极其适应新移民的主动融入与积极参与,而不是国家死板规划下的“指定角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