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崇祯:重征天下 > 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两地悬首

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两地悬首(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负责审案的锦衣卫官员先高声宣读了死刑犯名单及所犯事由,再一一验明正身。一切准备停当后,行刑官向朱由检请示行刑。朱由检双眼微闭,斩钉截铁地道:“立即行刑!”

这几天跟随朱由检御驾的锦衣卫可忙坏了。许定国虽然跑了,但是原归他指挥的各级军官却让官军抓了好几十人,小到总旗、小旗,大到指挥使,锦衣卫全都一一审讯。

对于朱由检把军籍罪犯划归锦衣卫审理,朝臣们倒是没什么意见。因为锦衣卫自从成立以来,做为皇帝的特务机关,权力一直很大。官员犯案,经常是由锦衣卫先审,都审得差不多了才移交刑部,也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至于武将,更是向由锦衣卫逮捕审讯,刑部还不愿意掺合。现在既然皇帝明旨划到锦衣卫那里,刑部乐得少干点活。

但对锦衣卫来说,给犯人定罪还是第一次。现在锦衣卫的骨干已经全换成了秦兵的老底子,他们捕人、审讯水平一流,但对《大明律》可不怎么熟悉。幸亏这批罪犯的罪名只有一个:谋逆,犯罪事实也非常清楚。审完之后,锦衣卫将十四名罪犯定了斩立决,二十名罪犯定了斩监候,交朱由检御览勾决。

过去的勾决,就是罪犯在刑部定死罪以后,刑部将要杀的死囚写成一张名单,并对其犯罪事实简单介绍一下,交给皇帝用朱砂笔勾。被勾到的人名,就是被核准执行死刑,可以秋后问斩;而没有勾决的,就是皇帝认为案子或有疑点,需要发回重审。

最高统治者亲自处决罪犯,看起来是“慎杀”的体现,实则不然。比如熹宗皇帝朱由校也曾勾决犯人,他连大字都不认识几个,勾决全凭好恶。侥幸没被他勾着的,有的从天启初年就关在刑部大牢之内,一关就是五六年。

更有甚者,明明犯了死罪且无任何翻案的可能,但是靠着买通皇帝身边的太监,每次到了勾决的时候,让这太监把写有名字的那一页纸想方设法遮掩一下或是藏起来。皇帝看不到这页纸,自然也就无法勾决,犯人就可以多活一年,等到下次勾决再说。如果家族手眼通天,就可以慢慢设法翻案了。

但是这种卑劣的招数了朱由检这里,就完全不好使了。首先他废除了宦官制度,帮助他“日理万机”的人换成了宫女组成的秘书处。宫女们几乎与世隔绝,极少与外界有勾连,再有人想作弊就作不成了。

再者,朱由检也专门抽出了几天时间,把万历、泰昌、天启三朝积压下来的勾决名单全部处理掉了。此后他也不讲什么“秋决”,要求刑部随时递交审结的死刑案件,他随时勾决。当然朱由检也不是草菅人命,对每个案件他都看得很仔细,只有没有任何问题的铁案,他才会立即勾决,而稍有存疑,他都会发回刑部要求重审。

这回勾决亦是如此,朱由检用了好几个时辰,把所有死刑犯的卷宗过了一遍,确认这些军官确实在叛乱中起到骨干作用。其中有几名低级军官,朱由检认为他们级别太低,有可能是受到上级胁迫,因而从名单中剔除掉,改为徒刑。而那些判处斩监候的,只要证据确凿,也就不用“候”了,朱由检直接给他们勾决,变成了斩立决。

勾决之后的第二天清晨,锦衣卫立即行刑,朱由检亲自监斩。行刑地点设在了大明军第一师的军营之中,几十名死刑犯一字排开跪了一大溜,大部分面如死灰,有的早已昏死过去,还得让人扶着。周围观刑的数千将士则是神情肃穆,鸦雀无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