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海上长城 > 463 文人

463 文人(第1 / 5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李广最担心的是,和平来临,自己一手建立的军队会立刻分崩离析。要知道。军中,尤其是军官群体中,有不少人仍然有着强烈的故土思维。中国大地,是他们所有人的根,也是李广的根,血脉相连,亲族友人。

虽说在军中宣传上,有许多有利于海唐国的侧重点。诸如:为炎黄子孙拓展生存空间,反对内战,内战无英雄。海唐国武力永远对外。

但是,宣传毕竟是宣传。没有一个深入人心的共同价值观,所有的宣传都不是那么坚实的。

因此,必须有一种占据主体,并且得到绝大多数人认可的价值观,来凝聚人心。

辅以。海唐国武功建立起的国民自信和骄傲,再加上经济上的富足,有了相对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越感,民族精神国民精神才会慢慢凝聚。

在李广繁忙的工作中,有一项工作是他经常要做的,而且经常是同一篇演讲,更换几个词汇而已。和演员很近似哈。

为了安定新移民的情绪,消除对新环境的恐惧,让这些历尽艰辛的百姓们能够安心生活,从而对海唐有认同感,李广经常会到码头欢迎一下刚刚登陆的百姓们。

但是,仅仅如此是绝对不够的。要想让这些移民有真正的国民认同,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有一项工作至关重要,那就是教育。

要是相比于建立一支军队,甚至一个国家,教育更是一个大课题,其重要性甚至在建军建国之上。而教育本身,绝对不是仅仅局限在科学文化知识方面,还包括人文哲学政治历史,总结为一点,李广认为应当是价值观。

纵观历史,多少王朝多少民族多少国家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要想一个国家长盛不衰,最根本的不在于短期的武力或者经济强盛,而在与必须有一种社会各个阶层统一认可的价值观,而且这个价值观必须是正确的。

人文,不是科学,价值观也不是科学。这个论断是不是正确,有待于历史验证。但以李广眼下的思维水平,得到这个结论已经是殚精竭虑了。

但是,人文和价值观虽然不是科学,却必须以科学的面貌出现。至少应当在逻辑上无懈可击。

这样的课题,在以前李广从未想过。但是海唐国发展到今时今日,已经非常有必要完善一套相对完整的理论了。

时至今日,以李广在海唐的地位和影响力,这是他不然推脱的责任。

在危机时,大家有着共同的理想,有共同的敌人,抱团求生。

但如果不能想的更长远一些,当和平来临,海唐国会不会轰然崩塌。或者一蹶不振。

这绝对不是杞人忧天。仅仅拿海抗军来说,李广拥有绝对的权威。但是身为一个现代人,李广根本没有霸道到那种妄图钳制人心的地步。而他也很清楚,在海抗军内部有着不同的群体,有人倾向于蒋委员长,有人的思想更加接近工农党。有人则是基于民族情绪为抗日而不惜身。更多的人。却是因为迫于生存压力,走到了海唐国旗下。当然,也有野心勃勃者,意图在这乱世中,舍出命来,为自己为子孙博得个万世富贵。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