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 第十七章 营救失败

第十七章 营救失败(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信陵君当然知道赵太后现在的为难。履行盟约不放心,撕毁盟约不甘心。赵王年幼才更需要立威,只要这次战胜韩国,哪怕是小胜,赵王的权威都能树立起来!只是,身在洛阳的长安君会不会被恼羞成怒的韩国责难,赵太后又于心不忍!

信陵君决定等一等,等雨势稍停,流言散去,再入宫向赵太后陈说利害。

对如今的信陵君来说,唯一让信陵君安慰的,是楚国和齐国没有再出什么差错。但在信陵君的计划中,秦国和赵国才是这次伐韩的主力。秦国因为关中百姓的反对和为了麻痹韩国,出兵会推迟小半个月。而赵国方面,看邯郸的雨势,即使再次说服赵太后,也会推迟小半个月的时间!

信陵君开始自责,也许,当初自己就不该让秦、赵、齐、楚四国兵分四路,分散韩国的注意力,让韩国应接不暇!也许,就应该四国集结在一起,以堂堂正正的阳谋击败韩国!毕竟采取后者的话,自己不用东奔西走,做各种协调的事情。为伐韩平添了许多变数。(未完待续)

不过,挟持长安君的目的是为了勒索韩、赵两国还是另有图谋。就不得而知了!因为唯一可以说话的黑衣人已经变成了尸体。而死人是不会讲话的!韩国只能猜测谁会是幕后主使,只能提高警惕!

韩王生气的后果就是深藏在韩国的近百名细作被盛怒的韩王下令提前拉了出来处决!这是*裸的震慑各国不要打自己的主意。

而远在邯郸。赵国目前实际上的主事人——赵太后的反应格外的大,她在公开场合抱怨韩王对自己的幼子照顾不周,让长安君受到了不该有的惊吓!好在长安君只是虚惊一场,并没有受伤,否则,她一定亲自到洛阳兴师问罪!

韩国对此选择了隐忍,向赵国承认是自己的疏忽?这绝无可能!先不说赵国洗脱不了嫌疑,因为赵国这几个月和秦国、齐国、楚国走的太近。不能不让人遐想,赵国会不会是幕后主使,想要把长安君送回邯郸然后倒打一耙?!单单是韩国的国力远胜赵国,韩国就抹不开这个脸面!你见过秦国强大的时候何曾对山东各国委曲求全过?!他们的做法向来是,你对我有意见,好啊!过来打我啊!打不过就不要瞎嚷嚷!

当然,韩国隐忍并不代表着没有反击!在赵太后这个言论被韩国知晓后,韩王就下令禁了长安君的足。明面上是为了长安君的安危着想,实际上却是表达对赵太后言论的不满!

赵国,邯郸。

信陵君忧心忡忡地望着外面的暴雨。已经七天了。邯郸的雨势一直不见小。连绵的雨天让人没来由的烦闷,谁也不知道,天空什么时候会放晴。如果换做平日。信陵君在雨天完全可以读书赏舞,打发时间。但六月是秦、赵、齐、楚四国约定派兵前往前线出征的日子,下雨天意味着道路泥泞,意味着军队的集结将变得很慢、很慢。毕竟,不是所有的国家像韩国那样,用水泥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驰道。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信陵君的心情也如同邯郸的雨,沮丧到了极点!虽然眼下正是夏天。但暴雨夹杂着狂风,居然让人冷得瑟瑟发抖。

营救长安君的行动失败带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赵太后的动摇。赵王毕竟年轻。不能坚持自己的主见,平原君虽然一如既往地支持自己。但蔺相如一干老成持重的大臣在看到赵太后的动摇后,再次站了出来,反对对韩国大动干戈,更反对主动向韩国挑衅。这无疑给赵国伐韩增添了不少的变数。

在蔺相如一干臣子看来,连续多年的战事让赵国损伤了元气。赵国虽然强大,但也不能好战。韩国在吞并魏国后实力大增,无论出于哪种目的,赵国当然要削弱韩国。但战争不是唯一的手段,而且,即使和韩国开战,也不一定非要自己打先锋,可以让秦、齐、楚三国出头嘛!

如今的天气就是赵国推迟甚至取消这次战事的最好借口。一些大臣更是直言其讳,告诉赵太后,这是上天的警示!此时,确实不宜动兵!这样的言论甚嚣尘上,事情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去年冬天的情形——信陵君与赵国群臣激辩,赵太后迟迟不下决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