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 第十八章 决议

第十八章 决议(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既然秦、赵、齐、楚四国铁了心要和自己过不去,韩王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在六月中旬确定事情无法挽回之后,韩王召集了心腹大臣商议如何应对!

韩王没想到,争论的第一个焦点问题就是该不该先发制人。暴鸢提出先灭楚国这一路大军是有一定道理的。首先,楚国在四国当中最弱,这倒不是说楚国的国力属于垫底的存在,而是楚国吏治混乱,上位者只知争权夺利、尸位素餐,百姓们呢则是民不聊生,饱一顿饥一顿。这样的军队能有多少战力就可想而知了!

只要韩国集结二十万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攻打郢都,则楚国必败!到时候,楚国势必大伤元气。即使秦、赵、齐三国反应过来,援救楚国,也来不及了!韩国就可以没有后顾之忧,专心对付秦、赵、齐三国!从这一点上来讲,无疑是一个妙计!

但从另一方面讲,这也会把韩国置于不利的境遇!首先,去年新郑会盟是韩国发起的,韩国出尔反尔,率先违背,显然会让自己的威望大失!以后也就无法取信于天下!更是会给四国光明正大的理由,四国完全可以胁迫燕国也加进来一起伐韩,燕国还不能不从!如果真的如此,那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其次,楚国太大,不易征服!如果不能俘虏楚王,楚王完全可以逃到寿春乃至陈县,在这里,楚国也有一支数量在十万以上的大军!楚王若是不肯屈服的话,完全可以向北继续攻打韩国。而韩国对新占领的郢都等地需要分出兵力驻守,无形中削弱了自己!

一时之间,阳谋、阴谋充斥在天下。各国互相算计着,评估着在这场一战决定天下命运的大战中可以夺到多少利益,韩国,显而易见地成为了秦、赵、齐、楚四国眼中的肥羊!

韩国是肥羊吗?显然不是!韩国自然知晓,暗流涌动的天下是多么的不平静!虽然七月份的时候,各国君王都派遣了大臣来恭贺自己的生辰。虽然韩国和各国的贸易一如既往地顺利,韩国的商队在各国通行无阻。但韩国知道,一场针对自己的巨大阴谋已经形成。

巨大的利益和对韩国这个天下霸主的强烈忌惮让各国走在了一起,这是韩国有史以来面临的最大危机。庞涓攻打新郑的时候与这个相比不过是一次有惊无险的考验罢了!而这一次,事关韩国的生死存亡,胜则兴,败则亡。韩国没有退路,只有迎难而上!韩国瓦解不了这个打定了主意的联盟。只能顽强相抗!

这个时候,遍布各国的细作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秦国方面。各国集结到一半的军队突然解散原本让韩国君臣大松了口气。但他们随即接到密报,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变故。不是因为四国打消了主意,而是因为四国想征收、筹措到更多是的粮草,更多的士卒来完成对韩国的致命一击。

数量已经出来了,赵国出兵三十万,秦国、楚国各出兵二十五万,齐国出兵二十万,总共百万大军,将从四面八方杀向韩国!各国都清楚。韩国也清楚,这不单单是兵力的比拼,也是后勤、意志、幸运等各种影响战争胜负的比拼!谁也不想输,谁也不能输,战事一旦爆发,势必旷日持久!

论军队数量,韩国当然可以拼凑出一支百万大军。但问题是,百万大军每日耗费的粮草不计其数。秦、赵、齐、楚是用两倍于韩国的人口、三倍于韩国的土地供养这百万大军!这一点上讲,韩国占据完全的下风!

而且,似乎考虑到各国都不是那么齐心协力。都想占据更多的利益,这一次的伐韩行动各国是各行其是!每个国家负责一个方向!韩国是他们的唯一共同敌人!韩国想要分化对方,像白起在伊阙之战对韩、魏联军做的那样针对四国联军各个击破就已经不再可能!

韩国唯一可以利用的就是他们相互间不能呼应、各自为战。而且,韩国必须有取舍。因为韩国不可能在四个战略方向上都占据绝对的优势,如果想要做到这一点,那肯定是顾此失彼,全面处于下风!

好在时间还来得及,虽然不知道各国具体出兵的时间,但九月前后的大致时间还是可以确定的——只要不再出现什么变动。

四国伐韩在韩王的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说是意料之中是因为韩王知道,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绝不是靠和平就能做到的。在崛起的道路上,必定夹杂充满着血与泪。自己听从张平、范睢的建议未尝不是未雨绸缪!说是意料之外则是因为韩王没想到,秦、赵、齐、楚四国国君会下这么大的决心。出动百万大军。尤其是齐、赵两国,老一辈的国君尸骨未寒,主少国疑,两国主事的太后抛却了谨小慎微的治国理念,敢和韩国争抢中原,这不得不说,历史有时候也会骗人!因为赵王知道,像齐国的君王后在原本的历史上是不愿意搀和中原的事情的。赵太后呢,也是老好人一个,喜欢的是休养生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