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 第四十一章 燕国和韩国的默契

第四十一章 燕国和韩国的默契(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平阳君没有时间遮遮掩掩,直接道明了来意,对将渠说道:“韩军已然攻克了葛孽城,邯郸以东,已然无险可守!邯郸援军又困于巨鹿郡,无法南下,今朝廷大臣争议不断,有言与韩国议和者,有言坚守不退者。如果丞相觉得无所谓,那(赵)豹马上就返回邯郸,代赵王出使韩国,将邯郸以南的所有土地割让给韩国,委派长安君质于韩,向韩国称臣,所图,不过是联韩伐燕。想必,韩国也愿意削弱燕国!”

被平阳君这么直白的话语一呛,将渠再也坐不住了,赔笑道:“燕赵本为一体,君上何出此言啊?以渠之见,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从长计议!”

“呵呵”,平阳君连连冷笑,道:“本为一体?!从长计议?!丞相是在说笑吗?!当初,燕国想要图谋齐国,我们赵国二话不说,立即发兵秦国,为燕国吸引韩国的注意力!如今燕国夺取了济水以北的百里之地,是不是我们赵国失去了作用?!所以燕国就背信弃义,拉拢韩国,伐我赵国?!早知燕国是这种品性,我就该劝住赵王,也免得受今日的羞辱!”

“君上稍安勿躁!稍安勿躁!”见平阳君动了怒火,将渠连连安抚道,继而摆出苦涩难为情的面容,长叹一声,道出了其中缘由。

“伐赵一事,实非(将)渠的本意,奈何王上被小人蒙蔽,只看到背后的利益,却没有看到燕赵相互扶持的情谊!赵国若是将邯郸以南的土地割让给韩国,韩国将更加肆无忌惮。以韩国的国力,随时可以兵临邯郸城下,赵国只能低声下气!所谓君辱臣死,赵王血气方刚,以君上的贤明,怎会不知道其中的风险?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从长计议啊!”

不过,赵国当然不傻,不会轻易相信秦王的许诺,所以。赵礼代表赵王表示,只会先付出五万石的粮草,剩下的十五万石,分三个月还清,每月五石粮草!没有歃血为盟,只是君子协定。

秦、赵两国对于达成这样的协议。显然都很满意。秦国可以有足够的时间为伐赵做准备,赵国可以暂时摆脱来自西方的威胁,集中全力打退韩军的攻势。

和秦国的情况类似,面对赵国的使者,齐国做出了相同的选择。那就是对韩、赵两国的战事不闻不问,不理不睬。不过,不同的是秦国是疑兵之计,齐国是真心实意不想惹事。

随着韩国攻占卢县、聊城,齐国已然不和赵国接壤。攻打赵国即使占据数百里的土地也是飞地一块,与韩国为敌,襄助赵国,齐国又鼓不起这个勇气。虽然愤恨燕国攻占了自己的百里之地,但齐国君臣也清楚,现在不是斗气的时候。能够以旁观者的身份旁观这次大战,笑看韩、赵、燕三国的成与败,未尝不是一种满足!当然。如果燕国大败,齐国不介意自己举全国之兵。从燕国手上夺取原本属于自己的土地和百姓!

燕国,蓟城。

ps:三更!

平阳君一路急行,终于在第八天赶到了燕都蓟城。对于这个略显简陋粗鄙的城邑,平阳君提不起半点兴趣。燕国的伐赵直接让赵国腹背受敌,这些时日以来,雁门、云中的大军已经南下。眼瞅着就要抵达巨鹿郡,却被赵王下令,前去抵御燕军,而不是南下挽回岌岌可危的邯郸。燕国趁火打劫毫不掩饰,要怪就怪赵国太过托大。怪赵王没有听从自己的建议,没有察觉到燕国的野心。

不过,平阳君心里虽然愤恨,也清楚,燕国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左右赵国前途的存在。如果赵国还有十万精锐的话,完全可以从代郡出发,奔袭蓟城。但可惜,如今兵力充沛的是燕国,燕国在武阳一带集结的十万大军更像是无声的威胁。只要燕国愿意,随时都可以南北夹击巨鹿郡,让邯郸成为彻底的死敌。

不过,这并不代表着平阳君在燕王面前就需要低声下气。在临出发时,平阳君和蔺相如交换了意见,得出了结论就是燕国此时对赵国大动干戈,只会白白便宜韩国。燕国得到的土地越多,损失就会越大。韩国完全可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费吹灰之力从燕国手中夺取这些土地。燕国不可能不去清楚这个道理!这也是平阳君游说燕国的最后依仗!

一味地低声下气只会让燕国小瞧,摆出鱼死网破的架势才会有奇效!毕竟,如今的赵国已经没有什么可以输得了,燕国则不然。

燕国丞相将渠对平阳君赵豹的拜访显得不咸不淡,不冷不热,似乎看起来,这是一场再正常不过的出使活动,似乎,燕、赵两国还是当初相濡以沫联合对付韩国的盟友关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