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我为国家修文物 > 第六十九章 打捞时光的碎片

第六十九章 打捞时光的碎片(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如果看过《游春图》的人就会知道,远山的树木,就像一团团棉花。

而历经了隋唐创业,青绿山水画发展到北宋已经完全成熟,个中翘楚就是这一望无垠的《千里江山图》!

到了南宋时期,青绿山水画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从大青大绿逐渐演变成了清雅之趣。

这就是第三展厅的顶级国宝——《万松金阙图》。

《万松金阙图》的笔法清细随意,并参用了一些意笔,格调柔丽雅洁,毫无匠气。

昨晚回来以后,居然连一块橡皮擦都没雕刻!

……

国宝《千里江山图》全卷暨历代青绿山水画作特别展览,于十月一日上午八点半准时开始。

这次展览的展厅设在了京城午门,一共分为三个展厅。

午门主展厅为第二展厅,也就是国宝《千里江山图》的所在地,东西雁翅楼分别为第一展厅和第三展厅。

可以视之为宋代青绿山水从追求北方的雄浑之美,向江南水乡清雅之美转变的一件典型作品,为其后元代文人山水画的发展开创了新局面。

整个特展共展出文物86件,以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为中心,旨在系统地梳理、展示华夏历代青绿山水画的发展脉络。

由于之前故宫博物院方面的大力宣传和不停造势,使得原本就很少露面的《千里江山图》,更加显得神秘和珍贵。

第一展厅,由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领衔”;第三展厅,则由南宋赵伯骕的《万松金阙图》“压阵”。

《游春图》是隋代画家展子虔所作,是华夏目前存世的山水卷轴画中最古的一幅,是展子虔的存世孤品。

华夏古代山水画的发展,到了隋代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它不再作为人物故事画背景的一部分,而是从前者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画科。

而《游春图》则用青绿重着山水,用泥金描绘山脚,用赭石填染树干,遥摄全景,人物布局得当,开唐代金碧山水之先河,在早期的山水画中非常具有代表性。

但必须承认的是,《游春图》在山水技法上仍然不够成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