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我为国家修文物 > 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难道他没把握了 (第一更)

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难道他没把握了 (第一更)(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如果这幅画的作者很有名气,那么从这幅画的技法特点、画风等方面,后世的鉴定家总能从蛛丝马迹中判断出这幅画是出自谁的手笔。

但如果仔细观察这幅画,依然可以从技法特点上找出一些痕迹来。

比如,从这幅《文潞公耆英会图》的山形结构上来看,那险峻的峰峦,悬崖峭壁,气势雄伟,而山顶多做平头,体形上很像是范宽《溪山行旅图》中所画的正面山头。

范宽是华夏绘画大师,“北宋三大家”之一,范宽擅长使用雨点皴和积墨法,以造成“如行夜山”般的沉郁效果,衬托出山势的险峻硬朗。

元朝人汤垕星评价称“范宽得山之骨法”。但是米芾认为范宽用墨过浓,“土石不分”,是其缺点,然而这正是范宽独有的风格。

“是的。”

【看书领红包】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抽最高888现金红包!

布罗迪·泰勒点了点头,笑着解释道,

“对华夏古书画只全色不接笔,一般都是博物馆的处理方式,对于我们这些收藏家而言,能接笔自然最好,因为这些古书画,我们并不打算一直收藏,在合适的时候还有可能转手出去或者再送到拍卖会上拍卖,如果连画面都是残缺的,恐怕对这幅画感兴趣的人会少很多。没人愿意掏一大笔钱,买一幅连画面都不完整的古画的。”

“你说得也有道理。”

向南笑了笑,说道,“那好吧,我就继续为这幅古画接笔好了。”

布罗迪·泰勒没说什么,朝向南点点头,又退出了文物修复室。

接笔是古书画修复当中难度最高的一步,他可不想留在这里影响向南的发挥。

等布罗迪·泰勒离开之后,向南这才转过身来,一边研着墨,一边仔细揣摩这幅《文潞公耆英会图》的画风、技法。

这一幅北宋的《文潞公耆英会图》的作者佚名,一个是因为这幅古画上没有留下款识,二也是因为它的绘画风格很难将其归属于哪家哪派。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