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大戏骨 > 1726 产业变革

1726 产业变革(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商人逐利。既然大屏幕行不通,那么小屏幕和流媒体又是否能行呢?

按照历史走向来看,小屏幕的重新崛起和流媒体的快速称霸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一来,像克里斯托弗-诺兰、阿方索-卡隆、詹姆斯-卡梅隆这样的传统导演,他们还是尊重大屏幕所带来的视觉体验,电脑和电视是无法承载电影视觉艺术效果的;二来,传统电影制片公司也不希望新兴媒介打破自己的垄/断,从多方面多层次展开了明面和暗面的竞争,试图打压新兴的流媒体,这也制造出了诸多无法预测的障碍。

一直到2018年,传统电影产业与流媒体电影产业的矛盾也依旧没有能够解决。

但如果小屏幕和流媒体能够带来盈利的话,传统电影公司自然不会错过如此良机,迪士尼和华纳兄弟就已经抢先走在了如此道路上,以收购合并的方式,建立自己的流媒体渠道,就连亚马逊和沃尔玛都不甘寂寞地凑了一脚。

对于大型电影公司来说,这是市场转向的必然,利益的驱使让他们开始动手建立自己的流媒体平台;但对于蓝礼——或者罗伯特-雷德福来说,这是市场困境之下的求变求新,通过院线放映和流媒体观看的结合,以两种发行形式的嫁接,为艺术作品的创作释放更多空间,同时,电影制片公司本身也能够良性运转下去。

大戏骨

西西弗斯影业和圣丹斯电影节一样,他们都希望能够扶持独立电影的艺术创作,希望能够让电影产业更加长远也更加繁荣地发展下去,但到底应该从哪里入手呢?这并非易事。

院线需要利润才能运转,制片公司需要利润才能持续,发行公司需要利润才能长久,就连艺术创作者自己也不是喝露水吹吹风就可以过活的。尽管人人都说,艺术是艺术,它需要独立在商业之外才能够开创出新天地,但缺少了市场支持,无人赏识的艺术又能否称为艺术呢?

正是因为如此,每一种艺术形式都在寻找着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平衡,电影创作也不例外。

欧洲的艺术电影市场之所以能够长久繁荣下去,尤其是法国和德国,归根结底还是整个教育体系的不同,哲学、文学、诗歌、音乐、绘画等等艺术形式是小学和中学教育的基础,这就是艺术的先天土壤,艺术电影也就得到了更多支持,在院线放映以及录像租赁市场依旧能够实现盈利。

而美国的艺术电影市场则不同。

缺少历史底蕴,缺少文化熏陶,也缺少艺术灵魂,这也就意味着没有束缚,自由创作,整个北美大陆之上孕育出了不同的创作灵感,以后来者之姿打破格局,放下身段的好莱坞敞开大门接纳多姿多彩的可能性,打造出了商业电影的巅峰,成功雄霸全球。

但同时,缺少艺术土壤的深度熏陶和渲染,这也渐渐衍生出了利益至上、娱乐至死的艺术创作理念,反而是把艺术创作的道路越走越窄;在市场供需调配的情况下,艺术作品的生存空间也逐渐遭遇压缩,陷入了岌岌可危的糟糕境地。

如何打破整个格局?

这是文化、历史、价值观等建立在教育系统基础之上的整个社会体系,如果想要改变整个市场的走向,谈何容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