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最后一个北洋幕僚 > 第五百八十七章 充满争议的迪海铁路计划(上)

第五百八十七章 充满争议的迪海铁路计划(上)(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另一方面,王永安此举也是在向四国银行示好,而今四国银行私下里正在大肆收购中华实业银行的股份,短短三个月内,四国银行已经掌握了百分之十七的股份了,如果他们掌握股份达到百分之二十,则完全可以一击而将中华实业银行击垮,甚至不需要动用什么手段。

最后一个北洋幕僚

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

9月1日,孙逸仙在南京正式宣布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务,次日,南京临时参议院决定,临时政府迁都京师,即国家首都依旧是京师,同时参议员全体议员北上,在京师共建国家议会,并商讨早日颁布国家宪法。

3日,孙逸仙离开南京应邀前往扬州与王永安等一众江北商贾细谈建设铁路一事,王永安与江北众人表示愿意支持孙逸仙的铁路事业,继续完成江北四条铁路的建设计划。

沈云沛提出,将汴洛铁路延长到海州不如建立陇海铁路,将甘肃兰州与海州连接起来的庞大计划。

没有等孙逸仙表态,王永安便提出这个计划不够大胆,他提出应该将铁路从新疆迪化(乌鲁木齐)修到海州,因此铁路取名为迪海铁路。

历史上陇海铁路全长为1759公里,它从清朝修到了新中国,足足修了五十年。而王永安提出的迪海铁路则是陇海铁路与后世兰新高铁路的总和,全程竟然达到3500公里,修成至少需要四十年的时间。而王永安则提出十五年修成计划,显然这份计划太过理想,不考虑战争,不考虑政府更迭,更不考虑国际经济,但孙逸仙非常激动,自己尚未担任铁路总局局长,便已经取得了这样大的“成就”,他相信自己在担任铁路总局局长之后,中华民国的铁路会更繁荣。

趁着孙逸仙兴奋,王永安则告诉孙逸仙迪海铁路计划的投资必须需要外国资金投入,仅凭江北财团是无法修建的,而且为了能够加速修建,必须采用分段式承包方法,他建议中国与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和日本共同承建这条中国历史上最长的铁路。

孙逸仙也明白迪海铁路计划太过庞大,因此接受了与外国银行合作的建议,他不是死脑筋,南京临时政府缺钱的时候,他想破了头筹钱。这些年在国外的流亡日子里,孙逸仙一共就做了两件事,一是抽签,二是支持国内反清,因此他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书呆子,他也知道修建铁路需要多么大的资金。尽管与四国银行合作有利有弊,但考虑到利大于弊,孙逸仙还是决定全力支持。

王永安与孙逸仙一起乘船来到了沪市,找到四国银行负责人,直接向英法德美四国银行提出六国承建迪海铁路的计划。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