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恋千年 > 第七十三章 道潜作法

第七十三章 道潜作法(第1 / 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宋治平二年(1065),“赐今额”——即皇帝赐额资福寺为“超果寺”,取“超度众生,修成正果”之意。四年(1067),建造大殿、法堂、丈室。此时的超果寺已是“岛中最称胜者,基宇广延,肇造宏丽,松竹环山,莲池绕宇,觅景寻幽者,莫不于此流连称赏不置。”超果寺坐落在岱山岛上,虎斗岙磨心岭下西南山麓。寺院占地约五千平方米,砖木结构,有大殿前后各五间,东西廊房各十余间。

超果寺大殿供奉着释迦摩尼佛像,左右两边各列九尊罗汉。农历正月初八,相传为十八罗汉诞辰——这天,岛民们晨起沐浴净身,带上香烛赶往超果寺。进寺后焚香祈祷,礼毕入殿。此时,入殿者需要留意是左脚还是右脚先跨过门槛——左脚先进的,从左边的罗汉开始数,右脚先进的从右边开始数,年岁超过十八的,则要循环往复数,直数至自己的岁数——那尊罗汉的相貌、神情及所持之物,能预知你这一个农历年的命运。多少年来,岱山岛上的人们都沿袭着“数罗汉”这一习俗。

道潜知道,这些辽人,西夏人,只是名义上的皈依,剃度只能改变其发型,哪能改变其内心。现在的这种设计,少不了鬼精明的王木木的暗示和开导。用剃度当僧侣来为宋廷搪塞辽廷的诘难,而一心追求幸福生活的辽人也明白,在宋代,僧侣是比较富有和特殊的群体。宋代寺庙大都广有田产,还能经商,放高利贷,可以娶妻生子,香火收入也不菲,犯了罪处罚也较轻,俗人犯罪入了僧门还能免去一定的罪过。大概是由于利益所趋,世俗女子觉得嫁给和尚是个不错的选择,所以,宋代的和尚大都有家室、有妻儿老小。

众所周知,和尚是不能结婚的。究其原因,是因其结婚以后,就会有有子女的累赘,有家务事缠缚身子,不能荷担如来大法,到处宏扬佛法,普渡众生。自东汉时期佛教传入我国以来,佛教教义虽有多种变化,但独身灭欲是一直不变的,并视为教规之一。

然而到了宋代,却出现和尚娶妻生子的奇怪现象。据宋代《鸡肋编》记载:“广南风俗,市井坐估,多僧人为之,率皆致富。又例有家室,故其『妇』女多嫁于僧。”

在长公主还在普降甘霖时,王木木就已经将自己关于应用道潜的建议摩尔斯了宇文柔奴,由其转告曹王赵頵,并由赵頵去与皇上沟通。因事涉长公主,皇上很随和,一切顺利。在长公主回120时,道潜已经从120的二楼贵宾室走了出来。道潜自青歌大会见识了王木木的大才、奇才,后又半闻半见了不少匪夷所思的事,时时刻刻都想亲近王木木,其中,好奇有之,弘法有之,求知有之,福众有之。

刚才王木木在摩尔斯时,建议“皇”给道潜赐号“妙总”法师。由于今天的“皇”的存在处于“浆糊”状态,所以,由曹王赵頵出面,说是奉旨行事,给道潜法师赐了号,号名“妙总”。

至于号名“妙总”,王木木也是思量了一番的:后世的文献一般都是这样记载的:“崇宁三年(1104)赐号妙总大师”。而《中华佛典宝库》编集的《佛教人物传》记“建中靖国初,……诏复为僧,赐号妙总大师”。靖国初为公元的1101年或稍后。此二说王木木认为误,在1104年前,或1101年前,苏东坡的诗文中已对道潜称“妙总”号,如《东坡全集》卷八十四《答参寥》三首中就有“妙总”称号,此诗自注是在恵州所作。苏东坡在惠为1094到1097,所以,至少在1097前已经有“妙总”的赐号。《东坡全集》卷八十三《与参寥》载:“近递中附吕丞相所奏妙总师号牒去,必已披受讫,即日起居何如?某来日出城赴定州,南北当又暌隔,然请会稽之意终未已也。”苏轼在1093年9月出知定州,诗文中言“某来日出城赴定州”,则在出知定州之前苏轼所托吕丞相所奏“妙总”师号的碟文已上奏,约在1093年9月前朝廷赐号颁下。故有些历史记载真是不大可信。

又:《释氏稽古略》记:“及吕丞相公著为奏妙总师名之,后与简牍,则曰‘妙总老师’。”

此记载表明:道潜的“妙总”师号的碟文系吕公著所奏。王木木认为这是个笑话,不可能,是个大错误。据《续资治通鉴》卷八十一元祐四年二月甲辰:“司空、同平章军国事、申国公吕公著卒,年七十二。”吕公著早在1089年已卒,哪有可能在1093年“奏妙总师名之”。所以,如果将此处的“吕公著”换成“吕大防”,两人都是“吕丞相”,倒是可能『性』较大,因为吕大防卒于1097年,1093年尚在,尚能“奏妙总师名之”。所以,历史啊,你教人,你也误人,睁眼看世界,也得睁眼看历史,看时,真得把眼睛睁得大大的。这里,吕公著,当是吕大防之误。那么,别处,上下几千年,又有多多少少什么什么之误呐?

《鸡肋编》,古代笔记,宋朝庄绰所著,后人推为与周密之《齐东野语》相埒。书中所记先世旧闻,当代事实,多可供史家研究,有些可补正史之不足;所记各地习俗,异闻琐事,亦可资参考。此书所记载的宋代的社会状况和各地风俗,历来为史学家和民俗专家们所看重。

宋代和尚尤其是岭南地区的僧人为什么能娶妻生子?世俗女子为什么敢于嫁给和尚?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佛儒两教融合并世俗化的结果。自唐朝中期以后,佛家以六祖慧能为代表的禅宗南派的影响日益扩大。由于该派摒弃了烦琐的宗教仪式,强调心既是佛,佛在心中,人一旦醒悟,立刻就可成佛,无须长期入庙专门修炼,简化了程序,受到民众的欢迎。到了宋代,禅宗发展到了新的程度,世俗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在其教徒心中,皇帝成了“佛”。宋代皇帝推崇文人儒家,反过来对佛教采取了宽容扶植的政策,加深了佛教思想与儒家思想的融合,这又更加加深了佛教的世俗化和儒家化。这一切,都为这些辽俘以已循入空门为由寻求辽廷的免责。

一心追求幸福生活的辽人算盘打得也蛮好,一方面,大宋的和尚既幸福又『性』福,就是不采野花,自家的家眷近在咫尺,犁田播种误不了;另一方面,大家心知肚明,辽俘变辽僧,或者说辽俘变宋僧,只是上台串个角而已,下了戏台,该咋就咋,谁牛就随谁。

王木木尊重历史,但不『迷』信历史,换眼看历史,当有别一样的精彩。

现在,元丰四年,1081年。如在现在这个时候道潜已有“妙总”之号,很好嘛。虽然后世的记载上没有,但不等于历史上就不可能有,且,这与已有的记载也并不相悖。何况,王木木是建议赐号“妙总”法师,而非“妙总”大师。本来嘛,如无“妙总”法师在前,皇上能一下子就赐个“妙总”大师?这不突兀吗?我是不是在做好事?我填嵌了历史的缝隙?让历史光滑了不少?合理了不少?

现在,容光焕发的妙总法师道潜正缓步行来,他也知道,自已沾了哈佛大学的光,是死而复生的长公主和二世为人的王木木的支撑,才使自已这个“苏党”被启用,被赐号。看到王木木一下子剃度了19万辽人和2500人西夏人,惊得合不拢嘴了。全大宋能有多少僧人?而且近20万人全要归于自已主持,真是受宠若惊了。

刚才,道潜与同为好佛的曹王赵頵有过交流,赵頵让道潜去岱山岛的超果寺当主持。这超果寺眼下是岱山岛的第一大寺。旧名“资福寺”,晋天福二年(937)建,是岱山岛上最早的寺院。寺院原本建在高亭岭下,因近于闹市且近于海,常受遭寇盗劫掠,僧侣们难于安居。北宋乾德四年(966),寺院移建至磨心岭西的白石峰下。[]恋千年73

白石峰境地,为蓬莱十景之一,称为“白峰积雪”。此峰秀丽挺拔,林樾苍润,时常有白云笼罩山巅。冬天,白雪皑皑覆盖山巅,成为岛上乃至海上行船人们的赏心悦目的景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