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帝国的荣耀 > 第二百二十七章 马六甲

第二百二十七章 马六甲(第1 / 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由于马六甲是大明重要的中转港和自由港,加上又远离本土,防务完全由海军控制,并没有设立行政机构,而等于控制马六甲的经济命脉的提举市舶司也顺带着管理整个马六甲行政事务,所以潘延年算得是马六甲手握大权的“总督”。潘延年算是一位传奇人物,当年江宁大学初建,这位年轻的漂阳世家子弟就去投考,世考就中了。在大家都去选文学、史学、法学等专业时,他却选择了当时很冷门的商科。

三年毕业当时江宁大学还没有实现新学制,他被分到上海市市舶司,负责关税方面的事情。做了两年小吏,他便觉得有些不满现状了,测好大明海军打通向南海的商路,“强占”了马六甲这块地盘,正需要行政和商贸人才。潘延年闻讯后便报了名。

家人听说他要去“万里之外”的海外蛮夷之地,吓得不行,便纷纷前来劝阻他。潘延年头一扭道:“承相刘浩然当时还未称帝有虎吞万里之气魄小身为人臣的我连海外一隅却不敢去了吗?”毅然随船队来到当时一片荒凉的马六甲。

当时的马六甲属于麻偌巴歇国的地盘,是大明海军“半买半抢”从其手中夺下的。而麻偌巴歇国后来意识到该地的重要性便开始翻悔,时不时地派遣船队侵袭,鼓动当地土人肆扰。

船队侵袭自有海军去应付,关键是当地土人最是麻烦。这些土人熟悉当地情况小“神出鬼没。”让马六甲不多的守军防不胜防,开始的时候很是伤了一些江南军士和文官。加上当地炎热,地方偏僻荒凉,不少人开始打起退堂鼓,申请调回去了,而潘延年则是少数坚持留下的

二管整个争得热火朝览。是整个国家机器和军事机器还在正常的运转着,毕竟这种事情对于内阁和枢密院来说不是息息相关的事情。尽管内阁中不少尚书和侍郎下了班还要写些文章为自己一派的观点摇旗呐喊,但是由于刘浩然下了诏书,禁止文武官员以官员的身份参与到这次争论中去。所以这些官员不是以兼任院士或教授的身份写文章,就是换了马甲。尽管这无法阻止这些官员因为身份的影响力。但是这至少说明了一种态度。

明历八年九具初五。外务部向阿瓦国和白古分别送递外交咨文,一是要求阿瓦国立即归还“非法侵占”云南省的土地。不管这些土地是前元朝用何种方法纳入的。但是总归曾经在朝廷户籍图册中登记过,做为推翻元廷的大明朝自然有权利继承这些土地的主权,所以你阿瓦国不还也得还;二是要求白古国就大明两艘商船在其海域失踪做出鞘释。

这两份外交咨文非常霸道,说白了就是没事找茬,不过以大明现在的强势,打你之前先找些茬已经是很“仁义”和“讲道理”了。当初吕宋岛上还有几个国家,大明一声不吭就把人家国王一家子“请。到南京现见,然后“赏赐”他们在南京住下,结果吕宋岛连同小吕宋岛今棉兰老岛都被大明海军给占了,听说过不了多久就要设吕宋省了。

阿瓦国君臣接到这份外交咨文觉得很憋屈,上缅甸地区原本大部分属于蒲甘国地盘小后来元军入侵硬是抢走了一部分,但是大部分却是云南当地的思汉法等土司抢过去的。而这些土司只是名义上归附元廷,本身却保持着高度自治,这些土地顶多在元廷那里挂了名。

但是大明就盯着这些只是在元廷户籍图册上挂名的土地说事,不仅如此,但凡与汉唐前宋沾点边的土地大明也不会放过,越陈不就是这么一回事,现在已经是大明的安南省了。

阿瓦国只是憋屈,白古国君臣却是感到冤枉。大明商船不仅将东海、南海看做自己的池塘,马六甲到印度海域更是横着走。虽然白古国有勃生、丹那沙林等港口,但是大明商船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跟在自己家一样。现在突然说大明两艘商船在自己海域不见了,再追究自己的责任,这不是冤枉人吗?白古国什么时候敢打大明商船的主意?就是海面上再强势的海盗也不敢,就凭大明那些武装商船的火炮,它不去抢人家的都是谢天谢地了。

不过两国心里都明白,这是大明在找开战的借口,云南的动静已经传到两国了小他们在那边也有一些耳目和商人。

阿瓦国王明吉斯伐修寄当即下令全国动员,准备应战;而白古国王频耶宇就有些犯愁小白古国不像阿瓦国地处内陆,只要防范一地就好了,白古国地处沿海。又与八百、蒙庆等宣抚司相接,因此不仅要防范来自东北方向陆地上的进攻,还要防范海上的进攻。

大明海军的强势诸国都是有所闻,麻喏巴歇国够牛吧,它的疆域横跨瓜哇岛、苏门答腊岛和马拉半岛,海军算是很强势的了。曾今远侵过遢罗小真腊,现在怎么了?被大明海军打得连完整的渣船都没剩几艘了。而且大明海军在南海的重镇一马六甲离白古又不远,那里云集着数以百计的战舰和武装商船,随时都可以对白古国沿海地区发动侵袭。

就在白古国君臣一筹莫展的时候,刘浩然在南京城宫中接见了“提举马六甲市舶司”的潘延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