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香港1968 > 463 买买买,抄抄抄

463 买买买,抄抄抄(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虽然很讨厌,但也不得不承认小李是个非常非常精明的商人,从他在几年后把握时机收购和记黄埔,再到日后将亏损的和记黄埔扭亏转盈,这几点来看,足以证明其商业才能。

所以为了保险起见,在考虑蝴蝶效应和种种不确定的因素下,霍耀文不可能孤注一掷的把自己这么些年,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家底全都一股脑的压在和记洋行上!

哪怕和记洋行日后经营上还是不见好转,他也好有个退路不是?继续走传媒帝国的路线,这方面不需要多大的商业天赋,只需要一路买买买、抄抄抄就行了。

买报纸电视台、借鉴各种后世小说名著,然后把畅销大卖的小说作品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这绝对是最保险的手段。

清楚自个商业天赋不够,霍耀文又不想自己掏钱借给和记洋行,香港这边陷入经济泥塘,大部分银行自己也没有余粮的情况下,那就只能想办法联系国外的一些大银行来帮忙了!

是光版权就差不多价值一亿!

其实这也很正常,《1999》电影的大卖,证明了这部电影的吸金能力,再加上原著小说大卖了几千万册,读者遍布全球,估算一亿美金,其实也不算高估了。

反正霍耀文要是把《1999》后续的版权打包卖给福克斯公司,他们一定会愿意花一个亿买来的,毕竟他们自己靠第一部就赚了一两亿美金,拿出盈利所得来购买续集版权,往后拍摄的续集电影就纯粹是福克斯公司一家赚了,完全不用再分给霍耀文。

这么划算的买卖,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肯定会十分的乐意。

除了寰宇电影公司外,在英国的《财经日报》和《财经周刊》,以及最近收购的《太阳报》,抵押给银行借贷的话,也差不多值个四五千万美金。

美国的《洛杉矶早报》和《纽约邮报》,最少也价值三千万美金。

这些是霍耀文能够在短时间内凑齐几亿美金的办法之一。

当然了,霍耀文肯定不会把所有的产业全部抵押出去来收购和记洋行的股份,他现在手头上的现金,足够他收购那部分股份的了,只不过和记洋行贷款的事情,就毕竟麻烦一点。

他不可能自己掏钱借给和记洋行。

毕竟,他不是小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