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四百四十二章:龙吟:燕王万岁!

第四百四十二章:龙吟:燕王万岁!(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陈寿抱拳笑道:“孩儿秘密牵桥搭线,从阿瓦王朝为吕宋王朝雇佣了一支由一千头大象组成的象骑兵,根据咱们在攻打马六甲王朝中,遇到的少量象骑兵经验,火铳的威力,对象骑兵伤害很小,一千只象骑兵,步军伴随,只要冲入明四皇子的阵列中……”陈寿越说越激动,手舞足蹈比划着。如果朱棣此刻在这里,定会高看此人一眼。步军伴随皮糙肉厚的象骑兵进攻,这不就是土法步坦协同吗?不过,此刻朱棣并不知,陈寿为首陈朝,为了给他挖坑,如此费尽心机,绞尽脑汁。……陈祖义认真倾听,脸上笑容越来越盛。步军伴随象骑兵,由象骑兵掩护步军,他在攻打马六甲王朝时遇到过。对方的象骑兵突然从交战的密林出来,差点让他狠狠栽跟头。也就马六甲王朝本身并不产大象,象骑兵也是从阿瓦王朝重金购买。少量的象骑兵,最终也没能影响整个大局。充其量,只是瞬间打垮了一个协的侧翼罢了。可这次,长子为了扼杀明四皇子的崛起之势,可是牵桥搭线,为吕宋拉干王雇佣来一千象骑兵!“父皇,明四皇子的能力咱们不得不承认。中原的兵法也绝对是当今天下,哪怕是未来千年,最好的兵法,可这些蛮夷之地,也有自己的拿手好戏,就比如这象骑兵,中原的战争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我相信,一千象骑兵,在步军伴随下,一定能让明四皇子狠狠栽个跟头,遏制其崛起之势!”陈祖义点头,手指轻轻摸索着,自制的玉玺,“如今明四皇子和大明的太子,据说已经翻脸了,未来不可能得到大明的支持,只要我们能在一次战争中,予以明四皇子痛击,让其龟缩起来舔舐伤口,我们就有机会,抢在明四皇子前面,占据吕宋以及南海……”陈寿微微惊讶,“父皇,您是怎么知道此事的?”自从燕藩海军越来越庞大后,他们已经无法进入南海了。商贸也只能悄悄通过阿瓦王朝,搞到少量来自云南的精品。大部分贩卖到极西之地的货品,打着中原的名头。其实都是来自于占城和南朝。这个地方自称小中华。虽然纺织、丝绸这些东西做工很差。可架不住极西之地那些土鳖,根本不懂分辨。当然,因为做工差,导致他们赚取的利益也比较少。连大明都无法靠近,怎么会收到来自大明的消息?陈祖义戏谑一笑,拿起摆放在御案上的一封信,递给陈寿:“这是你在吕宋期间,一个自称从福建辗转来到咱们这里的小商人,送给为父的一封信……”陈寿快速阅览。信中明确无误的介绍道。大明有一个大人物,不希望看到明四皇子无限度的壮大。只要他们陈家能限制明四皇子势力的壮大。未来,时机合适,明朝可以和陈朝全面达成通商协议,通过商贸,扶持陈朝经济!陈寿满脸惊愕,强忍激动,音调颤抖道:“父皇,这是大明太子写给父皇的信吗?”他实在想不出。大明内部,谁有这么大的能耐。承诺未来时机合适,明朝可以和陈朝达成全面通商协议!这摆明了就是不让明四皇子的燕藩一家独大,独占海贸利益。甚至,对方可能想用他们取代明四皇子的燕藩!陈祖义起身,轻松笑笑,摇头道:“对方是谁我不知道,不过对方来人已经留在了咱们这里,已经商名义,秘密建立了办事处,记住,此事,除你我父子,不要与任何人提,对方提醒我们,明四皇子极有可能,已经建立起了一支极为庞大的,类似明朝锦衣卫的系统,对方声称,明太子要保的的小舅子,极有可能就是被明四皇子的锦衣卫系统政治暗杀!”甭管这个人是何方神圣。他都十分肯定,这个人在大明内部,一定有很大影响力。极有可能,有着左右时局风向的能力。“从明四皇子以政治暗杀的方式,杀了明太子的小舅子,这就是一个分水岭,一个明太子和明四皇子兄弟产生隔阂的分水岭!”明四皇子这一巴掌,抽的可不轻。堂堂大明储君,想要保的人。明四皇子直接胆大包天,搞政治暗杀!足可见。明四皇子对明太子这个兄长,肯定已非过去传闻那般支持了。虽然来人处处诅咒贬低明四皇子,如何骄纵跋扈,如何野心勃勃。但这种话。他不信!一个如此有能力的皇子,本来只要稍微努努力,使点手段,或许就能搬到明太子,自己坐拥大明江山。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没有这样做。反而带着妻儿出海,在这四海之上,从头开始奋斗。虽然他也是个继承者。陈家只是在他手中发扬光大罢了。但身处这异域他乡,他太清楚其中的凶险。一个决策失误。妻儿老小,就都可能死在异域蛮族之手。在这里,没有依靠,没有人脉关系网。一切都要靠自己足够强大。一个本可以养尊处优的皇族,却出走四海,明四皇子绝不可能如那个‘商人’所说,野心勃勃,脑后生反骨。相反,对明太子足够好了!肯定是明太子做了什么事,彻底伤了明四皇子。“所以,为父十分肯定,未来,一旦明太子继位,明四皇子的燕藩和明太子朱标的大明,一定会有一场大战!”到时候,就是他们的机会。明朝率先禁止明四皇子的势力,前往大明海贸的权力。枯竭其财政!他与大明相互配合,将明四皇子扼杀于四海之上!“瞧瞧,大明或许是太子,或许是其他人,已经把手伸到咱们这里来,开始提前布局了,你以为明四皇子没有看到吗?他从大明助战回来才多久,就扩编四个混成协,欲要马不停蹄攻打吕宋,父皇断定,明四皇子也预感到,一旦他父皇朱元璋及其母后马秀英不在了,他和大明的关系,定会急转直下,他要趁着这个难得的战略空窗期,尽可能实现自身的强健,摆脱经济上、人口上对大明的依赖。”“瞧着吧,未来更热闹!”陈寿笑笑,转而拧眉询问:“父皇,若来使真是明太子的人,将来明太子准许咱们以皇帝自居吗?”“不就是一个名号嘛。”陈祖义含笑摆摆手,“若真是明太子,父皇愿意自降为王,向大明称臣,同时,联手绞杀明四皇子燕藩后,东番都可以送给明朝,咱们只要吕宋!”中原皇帝历来要面子。给足对方面子。甚至实际利益吕宋都可以出让。他只要明四皇子的技术!有了这些技术,他可以向西边打下更广阔的疆域。“父皇,既然对方想要和我们合作,而且咱们也需要试探试探对方的能量,能不能从对方手中,搞到燕藩来福铳和火炮铸造技术,咱们用铁皮卷铳管的速度太慢了……”明四皇子短短几年时间,就能武装出一个整编镇,又五个混成协。其技术肯定比他们先进!陈祖义若有所思,“或许可以试试。”正如长子所说,通过此事,也可以试探对方到底是什么人,在大明的能量到底有多大。……此事议定后。陈寿转而询问:“父皇,家臣元老们还是不同意搞乡土村社?”陈祖义脸上笑容消失,露出烦躁情绪。点点头。继而坚定道:“无论如何,乡土村社都要搞,我们父子都清楚,咱们是外来者少数,如果想要以少御多,只有两个办法,咱们父子这种掌握文明的人,向野蛮愚昧屈服,通过和这里的土族联姻,改变血统,移风易俗变成这里人。”可这种办法局限性太小了。他不甘心只当一个马六甲王。在小小马六甲自称皇帝,称孤道寡。他从小熟读中原的书籍,很清楚,这种行为,在中原读书人看来,和唱戏穿龙袍,沐猴而冠等同!把自己变成一个马六甲人。如何以马六甲人,征讨,并且使其他族群,对他心悦诚服?“虽然我们和明四皇子是不可调和的敌人,但父皇打心底里佩服这个人,这个人凭借这套乡土村社,创造一个个小型经济体的理念,就已经胜过中原历朝历代的皇帝了,此理念,为一个王朝扩张提供了两个基础,一个是雄厚的经济基础,一个是对外扩张的民心基础……”只是,他没想到,这么难推行。乡土村社配合雇工身股制一整套理念就不说了。他已经对家臣元老们妥协退让,承诺只推行乡土村社,不搞雇工身股制。承诺,一旦乡土村社搞成,产出极大提升,允许家臣元老们垄断商贸,这些人依旧不肯答应。担心他或者他的后人毁诺。陈寿微微握紧拳头,眼中杀机流转。突然提议道:“父皇,不若许诺家臣元老,只要他们同意搞乡土村社,不但准许他们垄断商贸,将来联合明太子剿灭明四皇子燕藩后,把吕宋分割赏赐给他们……”“一旦没有了明四皇子,咱们占据吕宋的话,极有可能和明朝发生龌龊,或者引起明朝猜忌,可以让未来的明朝皇帝,也就是现在的明太子,册封咱们这些家臣元老,在吕宋为王,有吕宋这个特殊区域存在,也能缓和咱们和大明的未来关系,更主要,可以换取他们答应搞乡土村社,在搞乡土村社的过程中,咱们重新编练,最忠心咱们陈家的军队!”现在他们陈朝有十万兵马。可至少有六成被家臣元老控制着。就连他编练的一镇新军中,都被家臣元老塞进很多本家子弟。也就是这个原因。导致这群人敢和父皇脸红脖子粗的争吵。“某种程度,咱们陈朝现在的处境,像极了大明朱皇帝建极称帝之初,只要将来把这群老东西礼送出去,咱们再搞雇工身股制也不晚!”书房陷入安静。陈祖义细细推演琢磨。哈哈……某刻,爽朗大笑,转身来到陈寿面前,“对,咱们父子的处境和大明朱皇帝建极称帝之初很像,咱们父子就和大明的朱皇帝、明太子父子比比,谁先能真正把明四皇子这一套理念搞起来!”至于明四皇子?这个人,才俱比天高。可恰恰因此,很多人想让他死。他也必须死!这就是天妒英才!他有理由相信,只要明太子登基,大明庞然大物,就算是用人命堆,也能碾死明四皇子。朱棣,可惜了……历史上,这样为后人可惜的人物,比比皆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日上三竿。朱棣收到陆军大营汇报,检阅一应事项准备完毕。如果只是单纯检阅,以燕藩陆军的动员速度,绝不至于拖延到现在。主要原因是检阅结束,数万陆军,马上就要开拔。开拔前的事项很多。王府。朱棣和徐妙云寝殿。徐妙云仔细帮朱棣整理着崭新军服,已经反反复复整理了好几遍,边整理边叮嘱:“不用为我们担心,虽说只留下一个营将士,可咱们鸡笼屿有岸防炮,百姓动员力也很高,而且,除了朝廷有能力攻打鸡笼屿,现在也没有其他势力,可以靠近咱们鸡笼屿……”原本,四郎准备给鸡笼屿留半个混成协的。可她得知锦衣卫汇报,吕宋集结了十八九万兵马后,软磨硬泡,好不容易让四郎只留下一个营。能攻打东番的力量,现在恐怕只有朝廷。父皇在世,这种事就不可能发生。至于陈朝?大军云集南海。陈朝敢偷袭鸡笼屿?其实,这些四郎都知道。四郎只是担心大军离开,内部出事。毕竟,这段时间,已经陆陆续续迁徙来将近十万蒙古人了。四郎对此有些不放心。说到底,还是太担心她们了。“伱征战在外,一定要好好照顾好自己,不要压力太大了,咱们还有时间……”朱棣握住徐妙云的手,笑道:“好了,我特别费衣服,以前总找不到原因,现在找到了,就是你这么一遍遍给我整理磨损的。”徐妙云含笑瞪了眼。外界。乃至身边的兄弟们,都以为四郎从大明回来,马不停蹄扩编四个混成协,然后发起征讨吕宋,推及理想的军事动作。只是单纯向朝廷展露獠牙。可只有他们夫妻才知道。这只不过是捎带。四郎如此着急,是为将来做准备。一旦父皇不在了,大哥登基。他们和大明的关系,无法预料,极有可能急转直下,面临来自大明的军事压力,经济封锁!军事压力,四郎从来就不怕。可经济封锁极为致命。如果无法尽快完成对吕宋的统治,开发吕宋的人力物力资源。一旦受到来自大明全面经济封锁。只依靠东番这二十多万人口,以及小小一块疆土,战争潜力必然会越来越衰弱。四郎在抢时间。其实,完全可以在大明内部布局。一旦大明对他们施行经济封锁,军事压力时,让大明内部生乱,掣肘大哥。可四郎不愿意这样做。她也不愿意。无论怎么说,中原都是故乡,都是养育他们的地方。他们是呼吸着中原的空气,喝着中原的水,吃着中原的米,读中原先贤智慧结晶长大的。谁都无法做这种事情。这种事做了,就得带着内疚活一辈子。四郎没有在大明内部布置棋子。若说布置,也是给雄英留一份政治财富罢了,护雄英周全。示范区如此。张大哥、丘二哥、朱三哥除了担心带着他们出海,刺激到朝中某些人,其实也是让三位大哥留下来辅佐雄英,帮衬雄英。其他针对大明的布局,就是四郎想和大明进行的谈判。可朝中仇视四郎的人在忍着。他们希望四郎在征讨吕宋中,栽个跟头,甚至铩羽而归,趁着四郎处于被动处境,才愿意展开谈判。其实,大哥如果有意弥补四郎。本可以在这个时候,做出动作。大哥出面去说服仇视四郎的太子系成员,一定比父皇更管用。可这么长时间,大哥没有一丝表态。父皇当然可以强行推动,父皇和四郎单独谈时,也提及此事。不过被四郎拒绝了。四郎此番,主要是想要大哥和燕藩谈判。只有大哥亲自签订的谈判契约,才能对未来,产生一定影响。若是换做父皇。就要面临,人走政息的窘境。可大哥的沉默,让人心寒!当然,大哥也没错,身为大明储君,为大明争取利益,是其储君责任。“四郎,等你回来,我在给你生一个小棉袄,就一个,然后我就乖乖听话,好嘛?”“好!”朱棣笑着捏了捏徐妙云的脸颊,打趣道:“还和咱们刚成婚时第一天早上一样软绵绵。”徐妙云不由想到朱棣所说那天早上的事情。两人洞房花烛的第一个早晨。四郎在院中劈柴、喂马、扫院子。她在做饭,出来抱柴火时,四郎捏了她的脸,她害羞快步进屋,这个坏家伙还小声嘀咕:昨晚怎么没发现,这么软绵绵q弹。成婚已经九年。昔日点点滴滴,稍稍回想,清晰宛若昨日发生。其实,她真希望,一直过着那样的日子。四郎就不会有这么大压力。也不会几次三番做噩梦。可个人的命运,往往并不受个人掌控,被权力和时代的洪流裹挟,滚滚向前。局势把四郎。把他们夫妇。把他们一家五口。把他们这个团体,推到了现在的局面。四郎已经不能后退了。后退半步,不光是他们这个小家。那么多跟随他们,忠肝义胆的兄弟,都会因为他们而遭殃。……等朱棣、徐妙云从寝殿来到王府外宅时。朱元璋等人已经抵达。几个年纪小,调皮捣蛋的弟弟,一个劲儿装出一脸好奇模样,打趣询问:四哥、四嫂你们做什么,害大家等了这么长时间。逗得一群人哈哈大笑。直到朱元璋发话,一家人的欢笑声才停下。朱元璋看看朱棣,“走吧。”朱棣脸上依旧挂着刚才的笑容。“拜见陛下!”一行人走出王府,早已等候在王府外的百官纷纷行礼。“免了。”朱元璋随意摆了摆手,随即,众人赶往检阅点。检阅并不是在陆军大营内。而是在码头的一片阔地。海湾内的百姓,早已在检阅台不远处聚集着了。纷纷激动议论。“咱们燕藩终于要向外扩张了。”“可不是吗,听说只要打下吕宋,咱们王爷用不了多久,就会建国了!”“也就是说,咱们从今往后,就是燕国子民,而非大明子民了?”“老张,你想当燕国子民,还是大明子民。”“当然是燕国子民了!”“听小道消息,将来咱们的穿着发饰都要进行改变,而且改变很大。”……“来了!王爷来了!”有人激动喊了一声,所有人往燕王府方向看去。朱棣、朱元璋带着一群人联袂而来。陆续登上检阅台。山呼陛下万岁、王爷千岁后,百姓在朱元璋的命令下,纷纷起身,一双双眼睛,静静盯着朱棣时。朱元璋见朱棣看来,笑道:“这里是你的治下,该做什么做什么。”朱棣笑着点点头,提步,步履稳健来到检阅台边缘。正对面。无数百姓、商人,眼中饱含激动,眼巴巴看着他。这是信任!这么多人追随他,他自豪,同时也深知,他得为这些追随者负责。深吸一口气。爽朗声响起,“大家都知道,咱们燕藩要对外用兵了,这段时间,我听到最多的声音,就是大伙儿在议论,咱们燕藩要对外扩张了,将来的生活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荣耀……”……“作为燕藩的一份子,大伙儿以燕藩为荣耀,这是我朱棣的荣幸,也是燕藩所有官员武将的荣幸。”“但在这里,我要向燕藩治下的农民、雇工、读书人、文官、武将、将士说明,我们燕藩对外用兵,不是侵略扩张,我们不是去奴役别的,像在场许许多多的辛勤劳作,创造历史的普通百姓,我们此去,是打垮吕宋王朝,奴役盘剥吕宋百姓的一小撮人,把我们中原文明,把燕藩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这样先进的,造福所有人的制度,带进去,造福所有辛勤劳作,创造历史、推动历史的普通百姓!此去,我们对待这些普通百姓不可高高在上。将来,我们乘坐着燕藩制造的先进海船,往来吕宋、东番做生意、定居,也不可盛气凌人。……百姓渐渐从狐疑变得认真。追随燕藩的商贾、读书人、文官若有所思。他们已经隐约意识到,王爷在定下某种基调、规矩!“当我们怀揣着,去解救他人,去帮助他人的崇高时,付出的同时,我们一定会收获更多,这一点,我相信,每一个乡土村社的农民,每一个雇工身股制下的雇工,都已经深刻体会到了,我们个体的力量很弱小,可当我们凝聚在一起,我们不但能过上美好的生活,同样,我们也能创造未来,创造历史!”“历史是由千千万万,实干肯干的劳动者创造,而非少数精英!”圣贤的哲学思想,的确是圣贤写出来的。可这些圣贤书,也是基于对社会的全面观察,进行剖析、论证、延伸总结出来的。而社会却是由无数踏实肯干的农民、匠人、读书人、官员、军人、商贾构成的。没有这些,圣贤也写不出深刻的思想哲学。同时,能写出这种深刻思想哲学的。本身就是在踏实劳动。“所以,并非是我为大家带来利益,我为大家带来好的生活,是我们一起努力,一起怀揣着善良,一起奋斗……”“美好的生活,荣耀,属于每一个燕藩治下,踏实肯干的人,无论是农民、匠人、雇工、官员、军人!”“荣耀属于我们!”“燕王万岁万岁万万岁!”朱棣的声音落下时,整个鸡笼屿瞬间沸腾,山呼万岁声,宛若龙吟,冲霄而起。朱棣被吓了一跳。听到这久久不息的万岁声,微微皱眉,哭笑不得同时,有些担心。我家老头子还在我身边站着呢!百姓是质朴的。谁对他们好,他们都有一杆秤。只是,他说这番话,不是为了百姓这声万岁。他只是给所有人定一个基调。军中理想这些话,都已经讲透了。但对百姓,这是第一次在郑重场合讲,也必须讲。民间的风气必须和军队保持一致。不然,即便军队相对封闭,也必然会被民间影响。若是燕藩治下,把对外用兵,单纯当做扩张,将来一定会出事。……不过,此时他也顾不得和父皇解释了。兄弟们陆续出营的响动已经传来。“一二一!”……号令声中,陆军第一镇率先走来。一排排将士,背着插着铳剑的火铳,踩着整齐步点走来,铳剑在阳光折射下,掠起一片片森白寒芒。炮营将士,拉着战马,牵引着一门门,架设在炮车上的黄橙橙火炮。“正步走!”谭渊拔出指挥剑,大喊一声。嗒嗒嗒……将士们瞬间转化为踢正步。“持铳礼!”一万三千将士,跟随谭渊,行持铳礼,微微向检阅台侧头,对朱棣行注目礼。百姓刚刚平息的激动,再次沸腾。“燕藩万岁!”“燕藩万岁!”……“武烈昭昭!”谭渊大喊一声回应。“武烈昭昭!”……百姓喊着燕藩万岁。从陆军第一镇开始,一个个方阵,喊着武烈昭昭,从检阅台走过。检阅还在继续。前面经过检阅的将士,已经默默开始登船,一队队背着行军行囊的将士,满脸坚毅,列队登船。一艘艘载满将士的船只有序撤离码头,腾出位置,让下一艘战船或商船靠近。柳升统帅第五混成协,在百姓的万岁声,以及将士们武烈昭昭回应声中,从检阅台前,踢着正步,以持铳礼经过。叶茂站在沈仁身边,瞧着沈仁满脸羡慕,瞥了眼许多脸色苍白,陪同圣驾南巡的官员,用只两人听到的声音,小声打趣:“沈兄何须羡慕这一时,待沈兄对君父尽忠之后,再来追随王爷,征战四海也不迟!”就怕到时候,还得和大明打!如今的局势。太子的态度。他有种预感,这种情况恐怕很难避免。这不是王爷一味妥协退让就能避免。过去数年,王爷做的还不够吗?可太子呢?就连杀个常茂,替王爷主持公道,都觉有损自身利益和羽毛不肯。王爷想和太子,就未来签订一系列加强经济、人口往来的条约。实现,对燕藩、对大明互利互惠的条约。太子难道没看出王爷想要谈判的心思吗?不!以太子的聪明,肯定早看出来了。可太子这么多天了,愣是提都没提。此番,王爷也不能主动提出来了,若是提出来,就等于又一次妥协退让,那王爷寄希望的谈判,恐怕就无法达成。太子如此态度。恐怕即便王爷希望的这份条约能谈好。未来也并不乐观。现在王爷恐怕也放弃,对太子的期望了吧?所以,接下来,征讨吕宋、建设吕宋,打好内在根基,趁着陛下在时,争取从中原迁徙更多百姓,已经成为重中之重的事情。以应对,未来来自大明的经济封锁、军事压力,乃至军事冲突。……朱元璋转身,看向马秀英,“我们走后,你好好宽慰宽慰妙云丫头,让她别担心,能让咱们家老四栽跟头的人还没生出来。”马秀英余光往旁侧不远处,眼巴巴盯着朱棣的徐妙云瞥了眼。含笑点头。她很能理解妙云丫头的心情。当初,每当重八领兵出征时,她都是这般牵肠挂肚。何况,此战对老四燕藩来说,太重要了。不光军事。更关乎政治!……在众人与各自家眷亲人说了会话后,纷纷跟随朱元璋、朱棣去登船。朱棣牵着雍鸣的小手,站在舰首,看着来送行的马秀英、徐妙云以及成千上万百姓。雍鸣已经六七岁了。是他的继承人。从现在开始,有些事情,就需要接触了。嗒嗒嗒……俞靖快步走来,先向朱元璋行礼后,转身请示朱棣,“王爷,一切准备妥当,是否开拔?”“嗯!吹号开拔!”呜呜呜……俞靖领命离开片刻,号角声最先从旗舰传出。很快,号角声连成一片,响彻整个海湾。尚且停留在海湾内的战舰编队向海湾外驶去。海湾外。早已装载将士的商船、战舰已经在编队等候。舰队汇合后。商船在内。三百艘海军战船在外,一千五百艘大小船只,组成一个人类史上,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编队,在无数亲人、百姓的注视下,缓缓启程。嗵嗵嗵……岸防炮开始鸣空炮。嗵嗵嗵……舰队编队外围的海军战船,也开始鸣炮。胡惟庸、吕本站在一艘海商巨舰上,耳闻炮声隆隆,目视所及,千帆点点,原本在检阅时。就被山呼万岁及武烈昭昭震慑,而苍白的脸,此刻更加苍白。胡惟庸余光瞥视周遭同僚。除了少数人。其他各个脸色苍白的极为难堪。这会儿恐怕全都在赌咒,朱四郎一定会栽跟头,铩羽而归吧?唇角一抹笑意一闪而逝,看向朱标乘坐的御船。‘大明、燕藩必有一战!’朱四郎想以燕藩先进技术,与太子进行谈判的暗示,是个人都能看清楚。可太子竟然一直沉默,没有表态!这就是对未来,最好的预示!……朱棣旗舰上。沐英和蓝玉站在一起,看着朱元璋、朱棣父子二人远离外面波澜壮阔的壮观,悄悄进入船舱。相互对视。沐英苦笑,“我有预感,未来咱们大明和老四的燕藩必有一战,永昌侯没有劝劝太子?”他一直心向太子。兄弟们中,他对太子才有那种兄弟情谊。可这回,他觉太子做错了。老四想以东番技术为筹码,和太子缔结一份关乎未来的契约。老四数年间,不断妥协退让。现在都已经彻底出海离开大明了。真的不能再妥协退让了。为何太子就不能妥协一下,主动低一次头呢?签不签,至少,都可以先听听老四的契约内容吧?可太子以没有察觉,避而不不谈此事。“我现在才真正明白,老四为何要急于攻打吕宋,他的四个新编混成协,本来应该继续训练半年的!”蓝玉默默听着,苦笑。他怎么劝?他虽然是太子的妻舅,可说到底也只是个臣子!以前不懂事,和陛下争的脸红脖子粗。可现在还能吗?他得为雄英考虑!蓝玉摇摇头,“算了,只要朱老四打赢这一仗,所有人都得主动提出和朱老四谈判……”其实,这个时候,朝廷才被动!“你说,陛下此刻在和朱老四说什么,是不是与我们聊得一样?”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