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散文行天下 > “诗体博客”和灵魂的聚合

“诗体博客”和灵魂的聚合(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杜甫的诗歌成就于唐朝之后,就是这样成就为绝代“诗圣”的。比较同时代的李白和杜甫,我们就看出诗人的价值趋向的不同。杜甫的成就和天才诗仙这个当世就是诗歌名人的李白是不可同日而与的,前者是在写诗,后者是诗在写;前者是“诗体博客”,后者是“诗的海报”。

既然爱好诗歌,又没有李白的天纵之才,那么我们应该学习杜甫的写诗的精神。时代变化了,我们比老杜生活得更好,我们还有这样那样的聚合交流的组织,比如诞生于网络,成就于网络之外的“唱诗班”。

尽管当下诗人的桂冠被不是诗人的名字占领乃至强X,可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对诗人精神的皈依,对诗歌无比的爱恋、对诗无尽的讴歌。我们用博客写诗,提前公开自己的“诗体博客”的写作历程,集合在一个没有所谓的权威和官僚体系认可的一个最自由的诗歌沙龙。甚至说,我们不是写诗,我们仅仅是参加一个最自由的派对,让心和灵魂足不出户来一次心灵的篝火舞会而已——这就是快活的自由的“唱诗班”。

说起写诗,其实我们与其说是写诗,不如说是我们在实践一种崭新的灵魂的叩问。

“诗体博客”和灵魂的聚合

——博客文化和关于《唱诗班》的发言稿

“无名指,皮肤白嫩,体态秀丽,稚气未脱,乍识人生,稍含羞怯地目视着这个世界,既好奇又惶惑,哪晓人间愁滋味。他是贞洁无邪的化身,又是真诚友爱的碑石;他是天真烂漫的花鸟,又是多姿多彩的画卷。他,正如少年……”这是新浪小浪博文《手指与人生》中的一个片段。我借用这个片段开头,正是想对同学们、我的同桌们说,我们“唱诗班”的同学正是这样的无名指上的无名诗人。尽管我们是无名的诗人聚合,可是我们就是那诗人心目中的美女的右手无名指上的那枚戒指---只要你有机会欣赏到那只兰花状的纤纤素手的话。

当文学作为传统的表述方式和欣赏方式“被边缘化”,这是时代的进步,写诗和读诗依然是一种高雅的乃至高尚的难能可贵的精神生活方式之一。因为这是一群爱诗的人。这群人集合起来自然就是“唱诗班”。

唱诗班(新浪博主东方骄阳发起)不是舶来品,也不是教堂里那群需要宗教来来救度的精灵。他们用歌用音乐来启迪需要灵魂解脱的人群;而唱诗班是用诗来讴歌灵魂——诞生于网络,汇集在“诗体博客”,成就于博客圈。

撰写“诗体博客”,不是我的发明,单就中国诗歌而言,杜甫的诗稿就是典型的籍籍无名的“诗体博客”。他在三峡的两年时间撰写了大致400多首诗歌——杜甫总存留诗歌仅仅1000余篇——而且这些诗歌,仅仅是珍藏在自己在三峡的每一天的日记里,没有人欣赏,也无处发表,即使是后来的中唐著名诗人刘禹锡也不知道杜甫这个无名的诗人,在杜甫离开三峡60年后,他作为夔州的最高地方行政官员在那里生活了年多,也没有记录看到他提及杜甫和杜甫在夔州的诗歌。

既然杜甫们可以那样坚守自己的心田,抒发一个草根诗人对“国——家——人”的最立体的独立的灵魂的思考和表达。我曾经这样说过杜甫对围棋和诗稿的关系。

他的眼界从纵横十九道的纹枰上升华,扩展,进而关注天下,成为以关注社稷苍生为己任的“忧国忧民”的诗圣。所以,正是基于他怀着“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伟大理想抱负,从而也使他与小巧玲珑的木野狐擦肩而过。他力图用他的“惊天地,泣鬼神”的笔,书写伟大的诗歌。

围棋也好、写诗也好,都仅仅是热爱生活生活、追求卓越、超越灵魂的一种心灵体验方式。是的,诗人,或者期待向往自己成为诗人那样的人,我们应该不是盲目的追求那些轻飘飘的其实仅仅是自我感觉良好的虚名的“诗人”。

借用新浪雪漠博文《当下关怀于心灵超越》来说就是,“对于有信仰重超越者来说,现实的挤压和沉重仅仅是助缘,丝毫影响不了其作品的伟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