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第287章 好男不当兵

第287章 好男不当兵(第1 / 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吴咏大喜,有郡吏出面,他相信屯戍在死罪囚犯,不敢过于放

肆。

其实吴咏虽然防备这些人,但对于他们也是报以同情。

这个时代的百姓是极其不愿当兵的,尤其是这种戍边的营兵,随时都有成为炮灰的可能。

俗话说:“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

吴咏将户籍名册递还给郭鸿,感慨说:“没想到偌大的五原郡,数万顷良田,竟然只有这么点百姓生活,属实浪费了土地。”

郭鸿叹息道:“都是鲜卑崛起惹的祸,他们每年都要寇边,劫掠百姓,百姓只要有其他出路,都不会选择在五原郡生活。”

吴咏点头同意,“确实,能生活在这里的百姓都是在拿性命做赌注。”

接着,他思索片刻,再次问道:“我若是接手这曼柏县附近的十万亩荒田,郭太守可否派遣一些郡吏帮忙维护曼柏县安稳。”

这才是他最关心的问题,如今留在曼柏县的人,可谓都是有犯罪前科的,他们若是闹腾起来,倒霉的肯定是吴咏。

早在秦汉时期,良民群体就开始对士兵没有好感,就已经形成“好男不当兵”、轻视鄙视军人的观念。

先秦战国之前,兵源的主体是世袭的贵族士群体,春秋诸国上至宰臣,下至一般士族子弟,都是踊跃入伍,因为当兵不是下贱的事,士人都以当兵为职务,为荣誉,为乐趣,不能当兵才是莫大的羞耻,所谓“士兵”就是和士有关。

可以说最初的士兵都是贵族阶级,从小就接受文、武两个方面的训练,士,就是文武兼备者。

要知道他可是打算招募流民屯田,并将他们训练成能抵抗鲜卑人的勇士。前期的稳定是最重要的,他可不想因为曼柏县这些人,所有的辛苦努力都白费。

“这个嘛……”郭鸿闻言,表情顿时凝重。

其实他自己也苦恼,实在是五原郡的百姓太少了,他在九原的郡守府,所有官吏加一起也不过数十人。若是再派来一行人来曼柏县,他上那里再找一些吏员。

吴咏见他犹豫不定,于是宽慰道。“郭太守且放宽心,等曼柏城一切安稳后,某自当将人送回去,多则一年,少则几月即可。”

“那好吧!”郭鸿最终还是答应下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