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第314章 鸿都门学

第314章 鸿都门学(第1 / 5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其中以尚书令阳球和国三老杨赐的奏章最为出名。

阳球是要奏罢鸿都文学:

伏承有诏敕中尚方为鸿都文学乐松、江览等三十二人图象立赞,以劝学者。臣闻《传》日:“君举必书。书而不法,后嗣何观!“案松、览等皆出于微蔑,斗筲小人,依凭世威,附托权豪,免眉承睫,微进明时。或献賦一篇,或鸟篆盈简,而位升郎中,形图丹青。亦有笔不点牍,辞不辩心,假手请字,妖伪百品,莫不被蒙殊恩,蝉蜕滓浊。是以有识掩口,天下嗟叹。臣闻困象之设,以昭劝戒。欲令人君劝鉴得失。未闻竖子小人,诈作文颂,而可妄窃天官,垂象图素者也。今太

学、东观足以宣明圣化。愿罢鸿都之选,以消天下之谤。

杨赐现任国三老,掌管天下教化,这时也上书批评道:

鸿都门,这是洛阳南宫西面的一座宫门。

而宫门之外,有一座学府,这一座学府虽不如太学之雄伟壮观,也不如太学的文气覆盖,但是它的存在却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就是轰动一时的鸿都门学。

光和元年二月,天子刘宏始置鸿都门学生。

“这鸿都门学就是士林的毒瘤,不可留也!”

鸿都门下,招会群小,造作赋说,以虫篆小技见宠于时,如驪兜、共工更相荐说,旬月之间,并各拔擢。乐松处常伯,任芝居纳言,郄俭、粱鹄俱以便辟之性,佞辩之心,各受丰爵不次之宠。而令播绅之徒委伏畎亩,口诵尧舜之言,身蹈绝俗之行,弃捐沟壑,不见逮及。

这样的奏章出现,自然是让刘宏勃然大怒。

“不学无术之地,亦然可为学府吗,荒唐!”

“此学府不可留也……”

这注定是一个极具惹人争议的话题!

因为鸿都门学的设立,冲破了太学自建立以来将经学作为唯一教育内容的藩篱,是东汉政府在选拔制度上的一次革新。

这严重威胁了士族、儒生们的利益,因此遭到他们的极力抵制,纷纷上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